读书有感
有幸拜读到潘小神福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追求》,如一缕春风拂过心底,激起我心灵的波动。结合自己的教学现象,颇有一些感悟。
潘老师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几句浅显的话语,让我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以前的我上课时只追求课的速度与结果,很少会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形成了在班上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讲,学生只是成了一个容器,没有自己的思维与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慢慢变差,学习内容只要难一点,学生就不会做了。而且这种枯燥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厌恶数学。“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懂是懂,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不喜欢数学。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二是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如何做到这三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现在有一些课我会放慢速度,让学生畅所欲言:我来说……我补充……我想对XXX说……学生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充分调动了起来,批评建议的话语从学生们的嘴里说出来,其他同学都很开心地接受,效果也是很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其次,平时注意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错,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我的课堂上从来不批评学生,我只会说:如果你……,你一定会是最棒的!
最后,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我经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此激励他们。同时还会讲一些数学运用于生活,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学数学的兴趣,下了课他们会主动去看一些数学故事,再利用一些时间在全班进行交流。可开心了!
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成为他们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