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二月教学反思 郑黎燕


作者:郑黎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将送别分为三个场景时,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 

一、整体把握,以“情”贯穿始终。 

在学生学完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引入:“送别是一只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今天两位友人就要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学生一下就找出关键词“依依惜别”,于是我抓住“依依惜别”让学生找出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使得“依依惜别”成为了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后面的学习围绕“依依惜别”展开的。 

二、品读赏析,感受“情”。 

1.体会赏景藏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在话别之前,两位诗人借着赏景,来掩藏内心的不舍之情。我引导体会“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藏”“有意不去触动”等体会,并通过他们两人平时在黄鹤楼上,会做些什么?为什么今天都不说话?通过思考、交流,学生认识到两人面对分离,都不想去说一些告别的话,害怕说了会更加伤心难过,所以都把这份情藏在心底。再用感情朗读,来表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2.感受对话叙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两人的对话中,饱含着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孟浩然对李白的宽慰之情。教学时,我就紧抓两人的语言,来朗读感悟。比如学李白的话,让学生自己阅读,相机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孟浩然人品令人敬仰和为什么李白称孟浩然为兄长和老师,由此对深刻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并重点抓了六个“您”来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引导学生体会孟浩然对李白的宽慰以及两人的深厚友谊。然后,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两人之间的深情。适时补充对话描写。 

3.感悟吟诗抒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出离别的伤感,用配乐引读的形式,我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例如:当李白望着友人的帆船渐行渐远,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意境。 

三、诵读古诗,读中悟情。 

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理解“西辞、孤帆、唯”。通过质疑“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江面宽广,难道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只船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孤”的真正含义,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 

“每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不足: 教师的引导学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藏” 字写出了两位友人的情深与不舍,老师的引导只是一带而过, 没有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