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后记
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体会诗境,而在体会诗境之前,先要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每首诗中总有其精华所在,抓住这些精彩的诗句,让学生读懂读透这些诗句,无疑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我就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一关键诗句,通过对比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展开想象,领会诗的意境。对隐士游踪不定,无羁无绊生活的赞叹,是诗人贾岛在古诗《寻隐者不遇》中所要抒发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展开合想象,以此体会隐士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三、结合实际,补充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这儿的结合实际既指结合教材的实际,又指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分别穿插了:有关贾岛的典故《推敲》,贾岛的另一首绝句《剑客》,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要求学生体会本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这道看似简单的练笔题,其实并不容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古诗含义当成目标的话,那么不少学生会把这道练笔做成是翻译古诗。这样以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荡然无存。我所设想的,就是能引导学生一起赏析这首古诗,和学生一起去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节和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才有可能写好那道练笔题,而我也能从这样的作业中得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真实有效的反馈。因此,我把本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体会古诗意境,展开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本诗改写成文。课堂上先作了一定的指导,例如角色扮演,让同桌一人扮演贾岛,一人扮演小童,进行对话,然后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写。可收上来一看,还是只有简单的翻译,人物都是“死”的,不会说话,没有动作,这班孩子的写作能力真是让人捉急啊,于是我又进行了二次指导,再让学生回去修改,循环往复几次,终于有点像样了。
例: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贾岛去拜访一位隐居山中的朋友。苍翠的松树下,一位童子正在玩耍。贾岛走上前去,问道:“ 童儿,你师父在家吗?”“先生,小童这厢有礼了 。”童子见是贾岛,向他行了个礼,彬彬有礼地回答道,“师父出门采药了。” 贾岛有点失望:“他去哪里采药了呢?”童子指了指身后:“就在这座山中。”贾岛迫不及待地问:“确切位置在哪儿?我能找到他吗?”童子回头望了望高耸入云的大山,摇了摇头说:“山上云雾缭绕 我也不知他身在何处啊。”贾岛叹了口气:“那我只能下次再来拜访他了。”说着,贾岛向童子道了别,转身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