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六月反思(郑黎燕)


作者:郑黎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年06月23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我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说完,旁边的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

种种情况表明,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倾听的习惯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学习或教学任务的基础。而低年级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养成教育是进一步推进中高年级教学模式改革进程的重要推手之一,切切不可忽视。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进行了相关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以下情况: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张鑫、周景跃就有这一现象。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班的刘立扬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三、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自我约束力较差。其二,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其三,周围环境的影响。综合以上几点,我尝试进行集中注意力的专项训练。在家长的协助下,我们按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学生注意力的专项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自我注意力的管理约束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不断重复别人的回答的少了,不知道教师提的什么问题的少了,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回答逐步消失了,孩子们抵制外界干扰和约束自身干扰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发言逐步完整、准确。前后两次的观察统计后,我发现,原来的课堂中,教师或同学在说话时,静心倾听的学生数量大约占70~80﹪,经过课题实验后学生数量占到了90﹪以上;原来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的面仅仅占30﹪左右,现在的课堂中达到了50﹪以上;原来的课堂中,能完整、准确、简洁高质量发言的学生仅仅占10﹪,现在的课堂中达到了30﹪以上。与之前的数据相比有极大的提高。

因为此课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倾听是一个重要且长期得用目光去观察的行为,由于孩子年龄特征的原因,在短短的半年内,要培养成功他们的倾听能力,难度的确较大。要力求100%的孩子每节课都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来,也是不可能的。其次,让孩子学会倾听,甚至要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要在学习中、在课堂上,家长还要注重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教会他们认真去听别人的话,学会对别人的尊重,这些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才可行!因此,还应该在“家校共育”的落实上下一番功夫!在训练过程中我发现班级中的极个别学生总是跟不上队伍前进的步伐,如张鑫、周景跃等思想上似乎没能和同学及老师同步,总以自我为中心,脱离集体,不但自己不能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还影响他人。我想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问题:1、关注个体差异,通过谈心、鼓励、找兴趣点的方法激发兴趣。2. 家校合作。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才能巩固在校的训练成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