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学校语文教研组安排了我上一节语文教研课《争论的故事》,这篇文章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叙”代“讲”,道理浅显易懂。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出现在兄弟俩围绕烤和煮展开的争论,在之前的语文课中如《李广射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游戏与表演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游戏化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游戏性教学的竞争机制
在游戏化教学模式当中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能够刺激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表演活动当中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表达。
2、游戏形式的丰富多样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游戏性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游戏内容。以此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吸引力增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可以在游戏当中融合多学科知识,丰富游戏的知识性。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的配合则首先需要形成兴趣。兴趣的产生需要依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游戏与表演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挥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