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小学高年段语用教学实践研究”六月份听课收获(郑娟玲)


作者:郑娟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年06月22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615日听课收获

听金玉老师执教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感

1.教什么?“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提出来的。金玉老师的课,让我鲜明地感受到了她对阅读课教什么的准确定位——从“课文内容”转向“语言表达”。例如,在组织学生比较四处描写外貌的句子时,学生起先只关注了内容的不同,金老师循循善诱“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像上面那样写?”,从而把学生的关注点从内容延展到表达。从“知识取向”转向“能力取向”。这节课上,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金老师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概括能力的重视。例如,梳理文脉时,学生找出了三句带有时间短语的句子,金老师让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出三个场景“相撞”“相遇”“等待”(联系上下文改为“相邀”更好);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每一次相遇发生了什么事,出示相关内容,发现课文主要是语言描写,再一步步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中提炼出关键事件。这个概括能力训练片段,金老师精心设计,细致指导,她对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可见一斑。

2.用什么教?如果说教什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那用什么教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一篇文章内容很多,选择哪些材料来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呢?金老师的课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也给我们做好很好的示范。例如检查预习情况时选择的三组词语,从重点字到多音字再到描写外貌的重点词语,层次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梳理文脉、学习概括时金老师选择的内容是表示时间的词句、语言描写的句段。这些教学的内容的选择都很精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看插图猜猜这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几次相遇,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了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又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时不仅要读文,还要读图”,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要“前后联系对照读”。可谓一举多得,匠心独运。

3.怎么教?虽然“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不可否认,怎么教也是重要的。教师的怎么教就决定了学生的怎么学,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知道了教什么,用什么教,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或者说“抓手”。本节课中,我觉得金老师用的较多的是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由此看出,比较阅读是一种思维层次较高的研究型阅读。听完这节课,大家都觉得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我想这就缘于那几次“比较”。出示课题时与其他写人类课文的课题(《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永远的白衣战士》)比较,让学生发现学习本文要关注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找出三次相遇的语句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了时间的不同、方式的不同,更从中发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的不同;品读四处外貌描写的句子时,金老师又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更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表达。

其实,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取舍都体现了金老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这是一位具有深厚学养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位始终把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语文老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