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唱:《恰利利恰利》
2、认:安格隆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好歌曲中简单的双声部演唱。
2、接触印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音乐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5、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1、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2、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重点:
1、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劳动的乐趣。
2、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体验音乐,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节奏问好
X x x x x | x x x ||
小朋友 你们 坐坐好
音乐课 就要 开始了
韩老师 我们 坐坐好
音乐课 马上 开始了
(运用新歌中的节奏编创的新歌词,既换了新的问好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新歌的节奏)
2、简单双声部练习
0 0 | xxxx x :|| x x x ||
啦
X x x | x — :|| x x x ||
啦
二、新歌授受
师:1还记得上学期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是哪里的歌曲呢?(回忆上学期的内容,同为印尼的歌曲,回忆印尼的自然风光)。
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一年四季绿海缠绕,还记得印尼还有还有一个名字吗?……对,因为印度尼西亚由一千多个岛屿组成,所以又被称为“千 岛之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印尼的歌曲《恰》。
1、一听,听情绪,边打节拍。(歌曲的节奏十分欢快,让学生打节拍感受歌曲的欢乐)
2、二听,问:找一找衬词在哪里,跟着音乐再衬词部分小声哼唱。(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拉拉盖嘟沙多嘣,这是人们表现开心、高兴时演唱的词叫衬词,一般出现在民歌中。)
3、演唱歌谱(歌唱齐唱部分,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引导学生音乐节奏的变化)
4、有节奏的读歌词。(学习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纠正。)
5、填词演唱。(一句一句填唱)
6、完整演唱这首歌曲的齐唱部分。
7、变换演唱形式熟练演唱齐唱部分的第一段。
8、自主学唱齐唱部分的第二段。
9、学习二声部部分(首先,将二声部的歌谱学唱一遍,将歌词“啦”加入)
10、师生合作演唱合唱部分。(反复的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理解,在歌唱这部分是二声部同学要进行音的保持,即使一声部同学加入了,二声部依然要保持好音的时值)
11、整首歌曲齐唱合唱部分组合练习。
三、拓展。印尼乐器—安格隆
1、认识安格隆。
2、了解乐器。
(这是一种伴奏类的乐器,由两根长短粗细不等、长舌型的竹筒组成,竹筒的音高相距八度,演奏时前后摇动框架,竹筒撞击槽壁,发音清脆,一人可同时演奏两架。后来经过喜爱音乐的印尼人不断创新,又有了可以演奏旋律的安格隆。人们用绳子把12-14根带有音高的长短不一的竹筒,排放在木架上,用2根竹(木)棒敲击,成为乐队旋律乐器之一,形似木琴。据说在人们去印尼旅行时,客人们都会被带到一个广场上,每人发一个击奏的安格隆,在广场的指挥者的指挥下前后摇动安格隆随音乐的节拍进行表演。这时广场上的音乐气氛会感染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