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兰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耳朵便是音乐的朋友,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安静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势在必得。在每一次的常规课上,我开始注重观察学生和引导学生聆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小朋友好动、喜欢趣味性强的课堂。歌唱课的教学中,首先是先聆听歌曲,但是在课的开始,我发现孩子们在聆听第一遍的时候便开始自言自语的跟着念歌词,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非常的不利于接下来音乐教学的顺利完成。所以要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忘记念歌词这样的习惯。聆听第一遍的时候,先提出一些能从歌曲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有时再带领他们律动,有时则走到一些不认真听的小朋友面前,拍拍他们做一个闭上嘴巴的动作。比如在上《铃铛舞》时,这是一首三拍子的乐曲,带着他们打打拍子是很必要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各种有趣的乐器,分发给他们按着乐曲打节奏,非常的开心。
中年级的小朋友还未摆脱低年级小朋友的活泼,课堂上积极,兴趣浓厚,需要将这种兴趣继续发扬光大。这次督导课我选择了三年级的课程《杜鹃》。这是一首可以双声部轮唱的歌曲。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接触过轮唱,所以孩子们对此并不陌生,但是这首歌曲想轮唱好比较困难,在曲调上歌曲第二乐句整体比第一乐句下移了三度,所以在歌唱时很容易跑调。轮唱这种歌唱形式并不局限于教材上那么一种方法,通过多次的尝试,发现这首歌曲在曲调上适合很多方法的轮唱,所以我想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不同的方法。第一次上这一课时,很多地方由于我的表达不够清楚,导致孩子们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比如导入部分,带着孩子们圆舞曲律动,我没有说请你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所以他们在律动时很乱,后来进行了改正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再比如在课中我问孩子们除了齐唱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演唱形式吗?预设的应该是领唱齐唱或者独唱,结果一个孩子一下子就自己说出了轮唱。这本来应该是带给大家的演唱形式,这突然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如果突然就轮唱,时间上会空余很多。但是孩子已经回答了出来不能让他们失望,于是我对这个孩子大加了表扬,居然能记得轮唱这种形式,那么请你们来听一听录音里小朋友是怎样配合的呢?轮唱的形式就此开始了。稍后在轮唱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孩子很难唱准音调,怎么办呢?于是我想出了用同音换字的方法,效果有了稍稍的改变。之后进行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轮唱歌曲。在最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再想一种方法轮唱歌曲,最后在他们的方法中结束了这首歌曲的教学。
歌唱教学并不单单局限于我们老师所看到的那些难点,有时课堂上突发的需要老师积极去处理,坦然的去应对,不能乱了阵脚。然而通过一次次的试上和听课,你会发现,一首你觉得很简单的歌曲原来拥有那么多的可挖掘的问题,真的有趣极了。将这些东西逐渐的呈现给孩子们,真正起到了循序渐进学习的作用。因此,多听,多上,多思考,这样的一节课才会有深度,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