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郑黎燕:精彩不容错过(四月案例)


作者:郑娟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年05月05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同学还没回答完,便有个别学生插进话来,或是在一边喊:让我来,让我来;还有的学生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是否已有相同见解和答案被提出;也有学生干脆不听,在下面做小动作,课堂效果很不理想。

【现象】

教学片断一:当时我正预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好、友、村、全。我说: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沉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

教学片断二:熟读了课文之后,我问大家: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小杰回答了这个问题:大雁,松鼠,嗯——”小杰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考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青蛙!山村孩子!青蛙!山村孩子!小杰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青蛙,山村孩子。坐下了。

教学片断三:在拓展说话练习时,我要孩子们挑一封信说说。小梦说道:我喜欢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她太关心自己的朋友了。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小云举手非常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我喜欢写给大雁的信,秋姑娘很关心朋友。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小云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评析】:

出现以上现象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的习惯的练习、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已有知识局限,正是应该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间。而我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们才会在课堂上有这种表现。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平时的小练习中,就发现有的孩子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有时,孩子们的作业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

看来,注重对孩子的练习,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一般课堂上的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即:老师听学生、学生听老师、学生听学生。针对此,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用动作指引学生

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应该首先作出表率,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当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地行为及其确切地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打乱了我的讲课,我感到很痛心。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

其次,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在学生上一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练习学生听的能力。适当增加练习的有效性,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假如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二、用目标指引学生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已熟悉到听的重要性后,就可以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1.重复。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听的要求不能一下子拔得太高,初步要求学生听清老师和同学的话即可。比如:当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请另一位学生重复刚才学生的回答,并询问第一位学生是否正确。这样做,基于两个方面,对于说着而言,他感受到自己的表达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关注,并通过判定使他有成就感。对其他同学而言,明白怎样才是认真听。体会到教师对听的重视。

2.补充。

低年级学生主观意识较强,在家庭中更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就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要求给一个生字组词,学生发言踊跃,但多次出现重复词语。因此,在学生具有初步倾听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边倾听,边思考,过滤已经有的答案,只说出不同的答案。

3.交流。

一是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二是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关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生即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效果很好。

三、用趣味练习吸引学生

在低年级,可将猜谜语、听儿歌、改换词语听读比较、听故事评述、成语接龙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不失为练习听力的良好方式。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对学生的指导:

 1.明确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倾听时要认真专心,不能一边听一边想其他事情;别人的讲话要听完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或随意插话;倾听时,要边听边想,要学会判别和选择,不能只听不想。
  2.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时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当个别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状态时,还应该学会用一些巧妙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节到良好的状态中。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深刻的思考。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把学习的金钥匙。精彩,不容因不听而错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