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提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继而引导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课堂上口算45+23时,学生只想到了算法1:5+3=8,40+20=60,60+8=68;算法2、40+20=60,5+3=8,60+8=68,这时我适时点拨,刚才的算法都要想三步,能更简捷一些吗?学生讨论后又想到了算法:3、45+20=65,65+3=68;算法4、45+3=48,48+20=68。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本课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我注意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注意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既强化算法的基础训练,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阶梯式的练习中,课堂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撞击的快乐,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