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高效开放、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重点工作
1、理清工作思路,避免工作盲目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区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文件并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以学习实施新修订的课标为契机,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推进课堂转型作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创新,挖掘、推广创新教育的典型。
3、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做到学历达标与提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指导教师处理好“学历、能力、努力”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师资素质作为努力方向。
4、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心理辅导能力。
5、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新入校的教师加强跟踪听课、交流,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1、加强管理。
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不断总结师训工作经验,对培训中积累的材料认真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师训工作档案。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师德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师德师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严格考核管理,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利用“道德讲堂”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开展“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堵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努力塑造万小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3、专业引领。
(1)理论学习。首先,本学期继续结合新课标研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一书,提升教师对课标核心理念的理解与行动转化。其次,全体老师还要共同研读学校办学理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每月开展沙龙交流活动。再则,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培训,开发校园网理论学习内容,进行网上发贴交流学习。
(2) 培训学习。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老师外出培训以自我申报为主,然后由教导处协调安排,老师培训回校后上交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学校逐步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联谊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拓宽校本培训的师资渠道,增加教师培训机会。
(3)专家引领。邀请各学科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举办专题讲座,零距离地与教师接触,手把手地进行辅导。
(4)扎实研讨。多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题研讨活动。各学科组结合专题,以“观摩学习——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改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
(5)以赛促研。开展老师教学能力评比,如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评比、解题能力评比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教育科研。
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本学期除了做好一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外,更要加强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升老师的研究能力。
5、信息技术。
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本学期还将组织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研讨平台,使校本研修更深入。
五、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导处、总务处承担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
4、学校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专人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