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训目的:
新生培训是一年级新生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一年级班主任经营班级的第一道关。我们将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内容,从有利、有益、有效三方面来体现本次新生培训日的价值——使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二、培训安排:
时间:2017年8月28日下午1:30—15::00
地点:各班教室(学生),阶梯教室(家长)
人员:陈玲美、王言岭、邱钰、黄晓娟、葛文婷、郑黎燕
学生培训:陈玲美、黄晓娟、葛文婷
家长培训:邱钰、郑黎燕
摄影:王言岭
通讯稿:黄晓娟
三、培训内容:
(一)学生培训:
1、排座位
2、简单介绍自己:
3、排队
4、认识校园:
5、认识书名,整理书包。(练习几遍)
6、检查文具用品:
笔袋、铅笔、直尺、橡皮、文件夹、垫板、拼音本、田字格本
7、发练习册。
8、机动:
课间:叮铃铃,下课啦,准备工作快做好,开开心心玩游戏;
坐姿: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
读书: 左手按书右手指,小胸挺起目光移,手到、眼到、心到、口到
写字:
1.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2.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二)家长培训: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参考材料附后)
内容包括:讲座
作息时间(到校,中午放学,午休,放学)
课程表(统一印发)
上学放学接送要求(按规定在指定地点接送,家长留意班级牌)
四、其他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28日上午,领好教室钥匙,打扫好教室卫生,排好桌椅。
2.28日上午领取语文、数学教材至教室,准备发放。
3.各班检查多媒体,保证正常使用。做好新生入学培训ppt课件,主题围绕“我上一年级了”“欢迎你,小朋友”“上学真开心”等设计。
4.结束后,打扫卫生,锁好门窗。
附件1: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材料(2017年8月28日预备课)
1、排座位
上课口令:
师:1 2 3 生:坐坐好
师:小眼睛 生:看老师
师:小嘴巴 生:闭闭紧
师:小耳朵 生:认真听
师:停笔 生:抬头看好
师:谁先坐得好 生:我先坐得好
师:谁最快 生:我最快
师:抬头挺胸 生:看屏幕
上课前:铃声响,嘴巴闭,安安静静等上课。
(或:第一声铃响 趴下;第二声铃响 坐正)
上课:铃声响,趴桌上,脸朝右,等老师
2、简单介绍自己:
我叫(),今年()岁了,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啦。
3、排队
前后左右认识一下。
进教室,再排队。
排队小口令:整队立正,前后对齐,左右靠齐,嘴巴闭紧。
4、认识校园:
(1)厕所、怎样上厕所。
(2)热水间,安全。
(3)食堂,进门、窗口、座位。(表现好的评出桌长)。
(4)进教室。
5、认识书名,整理书包。(练习几遍)
(一) (二)
放学啦,理书包, 早上进教室,放下小书包,
大个子的放下面, 拿书和垫板,还有小笔袋,
小个子的放中间, 书包放放好,课本叠整齐,
垫板笔袋放上面, 课本放左边,笔袋放右边,
背好书包塞凳子, 打开语文书呀,认真把书读。
安安静静去排队。
6、检查文具用品:
笔袋、铅笔、直尺、橡皮、文件夹、垫板、拼音本、田字格本
7、发练习册。
8、机动:
课间:叮铃铃,下课啦,准备工作快做好,开开心心玩游戏;
坐姿: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
读书: 左手按书右手指,小胸挺起目光移,手到、眼到、心到、口到
写字:
1.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2.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附件1:家长培训参考材料:
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孩子上小学了。由呵护备至、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进入一个规范言行、完成学业的全新环境,这对孩子是一个挑战据了解,绝大多数孩子在开学一两个月后就能渡过“适应期”,走上正常学习轨道。但如果教育不当,也会使孩子长期陷入“不适应”之中,形成心理阴影,成为“成长的烦恼” 。对此,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给孩子积极向上的语言暗示
经常和孩子说上学、学校、老师的好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自信心。如:你真棒!做得真好!老师说你上课表现真好等。注意回家和孩子交流的艺术:经常问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学会了什么?又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千万不能问,今天谁欺负你了?老师批评你了吗?等消极影响的话语。
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根据课程表准备好当天的课本、水彩笔、钢笔、本子等用具。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学校目标要求,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对待贪睡的孩子,家长可做以下几点:自己早睡早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睡眠所需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每个孩子都要做值日,家长要适当的教会孩子扫地、拖地。
三、培养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孩子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能主动说“老师好!”“老师再见!”。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离家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如:“我回来了!”)
●学会谦让:(校园人口密集,上厕所,上下楼梯、进出教室要学会谦让,按顺序不挤不抢。)●卫生习惯:(养成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好习惯,不要把吃的零食饮料玩具带到学校,不随手扔垃圾。每天带好手帕或纸巾,带一个大小适中的带盖水杯;不乱涂乱画,保持墙壁整洁。)●路队训练:(早操、放学路队要做到:静、齐、快,行进中靠右走;学生上学要自己进入学校,家长只能送到校门口指定地点。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要进入学校。)
●下课训练:下课到操场去玩,不在走廊上奔跑、大声喧哗。
●抽屉的要求:抽屉中没有垃圾,学具摆放整齐。
七、课堂常规要求(重点在入学后随堂训练)
●课前准备:前一节下课后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书本、文具统一放在课桌上。桌面的要求:桌面上学习用具摆放整齐。
●候课:预备铃响时,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问好: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师生问好,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问好后,学生坐下要安静、端正。迟到的学生在教师同意后轻声走进教室,不得妨碍同学上课。
●坐姿:双手平放桌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平放地面,自然叉开与肩同宽。
●举手:手臂自然举起,五指并拢。
●倾听:首先别人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其次应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第三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读书时,双手握书。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唱读。默读的要求是:保持安静、神情专注、态度认真、动手动脑。
●表达:要求说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练习:课堂练习时,注意保护视力,做到“三个一”,握笔距笔尖一寸,眼距书本一尺,身体距桌沿一拳。
●下课:当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道别后,学生先整理好桌面上的所有书本放入抽屉,再拿出下一节课使用的课本及学习用具,摆放整齐后方可平静有序地走出教室。
●知道各科常规要求
听好铃声,做好课前准备;学会认真倾听;养成认真思考,做事肯动脑的学习习惯;大胆举手发言,声音响亮;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积极表达意见、积极与人交流;按时完成作业,准时收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