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陈玲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4年06月03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优秀资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论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结合工作以来的经历,谈谈巧借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营造精彩课堂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整合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为语文课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语文课变得好看、直观、生动,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使学生享受文、图、声、像多种情景的赏读情趣,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就是语言实践,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最后必须落实到语言文字上。电教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者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效能,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结合工作以来的经历,谈谈巧借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营造精彩课堂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巧借东风化春雨

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苏教版的很多篇课文辞藻优美,感情丰富,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从课文内容上去寻找教学的情趣,创造优美的意境,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其产生心灵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雾凇》时,我说“清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当人们走出家门一看,呀!”出现在屏幕上的便是一幅幅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雾凇图,欣赏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雾凇,聆听着流淌着出来的清新舒缓的音乐,学生惊叹极了。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吉林雾凇,今天算是大饱眼福了。电教媒体一下子把他们带入了如仙境般的松花江畔,他们流连于十里长堤上的琼枝玉树,久久不忍离去。当我提问:“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你最想说些什么”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的回答:“雾凇真是美丽极了!”“这真像一幅精美绝伦的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学习情趣。学生的心态已进入了语言所描述的奇观之中,此时学生进入情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创造情境,声画并茂,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给他们以美的熏陶,用心灵拥抱课文,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

二、突破教学难点,有心插柳柳成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

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语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形象思维所需要的表象和逻辑思维所必需的知识经验,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更易于理解把握语言文字的表达。比如《坐井观天》一课中,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小,这是个难点。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青蛙所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学生从“天天”一词中读出青蛙从来没从井里出来过,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还不能真正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用三维动画制作的课件来演示这一现象,使学生真切地看到坐在井底的青蛙,沿着高高的井壁往上看,天只有井口大小,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看不到井口以外的天空,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会更进一步感悟到“坐井观天”的道理。

再如《一路花香》这篇课文,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领会这则寓言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这也是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适时出示“小路旁的鲜花图”,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用美丽的语言描述一下,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时,顺势提出:是谁浇灌了它们?由此可见,有裂缝的水罐不仅能运半罐水,还能浇灌一路鲜花,它有存在的价值,不必再惭愧伤心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让破水罐发挥其作用的正是挑水工这个“伯乐”。在此基础上,学生谈这篇课文说明的道理时简单多了。

在教学中,巧借电教媒体进一步理解课文,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一种方法,往往会收到使学生豁然开朗的效果,达到有心插柳柳成阴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过程,最是精彩纷呈时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干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特殊的葬礼》,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气势,让学生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听其声,观其形,学生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时,话锋一转,顺势用电教媒体,展示如今逐渐枯竭的大瀑布,前后对比鲜明,引起学生的深深思考。无奈、惋惜、悲伤、愤怒……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顺势完成课堂小练笔,写一写菲格雷特总统的悼词,同学们都是饱含深情,写出了精彩的演说辞。

教师通过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四、反馈教学效果,万紫千红总是春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带给学生直观思维,自然而然,学生就能在脱离画面以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带有自己独特认识的抽象形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孩子的心中,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哈姆雷特”,这个“哈姆雷特”绝对不是老师展示的画面的再现,是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来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认识,在这个认识中,可能包含了他们的幻想、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理想。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成为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教者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了凶恶的狼。”……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尽量做到巧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努力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悉心钻研,不断探索,让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全面优化语文教学,营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左权教育网《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勰:《文心雕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