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读《在享受中教语文,我的思与行》有感 (郑云方)


作者:zyf郑云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5年08月28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教学研讨

 读《在享受中教语文,我的思与行》有感

暑假中,我读了金玉老师的《在享受中教语文我的思与行》一书,受益匪浅,感触很深。文中有理论,有实践,阐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文章处处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光芒。其中,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一文感触最深。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可以充实语言库存,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金教师告诉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学生的背诵。金老师在文中阐述了背诵的意义和方法,对我们以后指导学生背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背诵的意义
    1.背诵有利于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诵《孟子》、《史记》等 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背诵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2
.背诵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多背,吸收和储备大量语汇,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具备较好的语文素质。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唐代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神来之笔。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他们没有学过语法、修辞、逻辑,却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好文章,其奥秘就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也说过: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

   二、背诵的方法

   1、反复诵读法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法宝,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熟读成诵。诵读的方式有很多,有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记得牢固。

   2.理解意义法。即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诵之以口,记之以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

3提纲挈领法。在背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或可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背诵,这样背诵学生就容易多了。

4.比较异同法。有的文章几个段落机构相似,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清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促进背诵速度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化整为零法。即让学生把一篇文章分成几段,每段再分成几节、几句。先一句一句、一节一节、一段一段地背诵,由少而多,逐步积累,直到全部背诵熟练。

6.图影启示法。把所要背诵的内容,按其叙述顺序将内容归纳为图画,并借助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或简笔画)放出每一小节的内容图片,帮助学生降低背诵的难度。

7.表演促进法。小学生好动,爱玩,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顺应这个心理特点,采用表演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在表演中练习背诵。

背诵的方法是很多的。在实际的背诵中,常常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的。同时,对于方法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背诵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金老师的背诵方法实用性较强,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指导背诵课内段落。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教材。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充分发挥教材的语言示范功能。读,不仅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途径,而且是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熟读和背诵的时间,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熟课文,把握课文实质,将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例如我们在教《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时,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背诵:(1)背诵与看图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仔细看图,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背诵与悟意相结合。《庐山的云雾》这篇文章文字优美,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庐山云雾的不同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其中的意义。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舍得将教学时间业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每日的早读无疑是背诵名篇佳作的最佳时机,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早读,放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可以读出声音、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背诵、可以边走边背……每日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也应辟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课文。学生在学习积累一定的片断后,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定期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练读,训练语感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培养语感。一般有同桌齐读、小组齐读、自己默读、边做动作边读、边读边背等,形式多样,可灵活运用。 比如在练读时,学生不时给同学或自己鼓掌,场面热烈,读书的激情很高。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背诵课文的情趣,在欢笑声中,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很快背了上来。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练读时,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读,老师也读,而且最好是边走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学生同桌之间比赛,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4.试背,强迫记忆 老师大声背诵,学生随着老师无声或小声地尝试背诵。老师背诵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易出错的地方还要加以强调。哪个地方学生没跟上,就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标记,背完后动手写一写。试背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背、去想,避免了嘴在动、心已飞的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试背的遍数要随背诵篇目的难易程度而定。

5.抽背,以点带面 让背诵速度较快的同学起来背诵,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背诵情况,又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背诵欲望和竞争意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抽背过程中,老师示范背诵,并接受学生的评判,能赢得学生的喝彩和尊敬,学生会以你为榜样,背诵劲头更足。

6.通背,及时检查 按学生背诵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按背诵的准确程度为学生打分,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新背。先背上来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检查其他同学。

 我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效果比较好。一是大大调动了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一改过去拖拖拉拉的现象,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眼、口、心、脑等各种器官积极参与记忆活动,大大加快了记忆速度。另外,教师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既联络了师生感情,又促进了教学,一举两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