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五月份:《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郑云方


作者:zyf郑云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5年06月02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教学研讨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以母亲吟唱的歌谣为主线,帮助学生从歌谣内容、从自身和作者的感受、等不同角度去领会母亲的启蒙。由于受表现形式的限制,学生对歌谣的自由阅读也往往处在欲深入而不能的状态,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是想体现出一定的层次:(一) 读歌谣,感受内容美。(二) 听歌谣,体会音韵美。(三)品歌谣,领悟母爱美。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对“母亲用歌谣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从而对月光启蒙这个题目也有了一个从意象到具象、从肤浅到深入的认识。

后面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我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的教学方式,因为有了前面的认知和情感辅垫学生有足够的能力,也有强烈的愿望自主去学习,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把这个展示的舞台留给学生,当然教师必要的引导还是不能少的。像对句子“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的追问和点拨,还有在唱童谣部分,让学生自由去读文中的三首童谣,想想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读?再由此想到小时熟悉的童谣。由熟悉的童谣感受到童谣带给自己的快乐,想到母亲带给作者的启蒙,这既是对文本本身的迁移,又是对自己情感的迁移,教学点化和润泽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课堂绽放出朝气蓬勃的活力。

其次,我在本节课补充了一些相关资料,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巨大的弹性,诸如时代背景的简介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等,当然你所拓展补充的材料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实施德育渗透的广阔空间,合理选择,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在教学之初,我先出示了孙友田的一段个人资料,以激起教生探究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了《月光启蒙》的部分原文,并声情并茂地娓娓读来。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

最后,我再以母亲的歌谣结束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归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