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郑红卫)


作者:郑红卫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5年03月30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教学研讨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实习期间,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那么要培养哪些课堂学习习惯呢?

1、课前准备习惯

要求学生在课前2分钟内做到准备好书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具。必须要求学生把预习过的内容重新翻书看一遍,没有预习者必须大体浏览一遍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上课之前,学生提前熟悉新单元词汇或朗读课文都可以很顺利得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听课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不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的:“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收回。如:上语文课时,可以利用故事、游戏、谜语等形式导入课题,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个别学生开小差,可以以议论、儿歌、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再次对课堂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便又集中起来了。当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讲完后,可以让学生做与本堂课有关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做练习放松注意力,也能使他们巩固知识点。

3、积极、大胆发言习惯

语言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两者转化的工具。学生的语言活动是学习认识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环。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消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之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这点从小学生身上充分表现出来。小学生年纪小,体现出天真活泼、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天性。因此,在课堂上就经常出现不同的意见、看法,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学会动脑解决问题。

4、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

教师从上第一节课始,就必须制定课堂纪律,并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才会收到奇效。课堂纪律的内容主要有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绝不允许随意发言。有的老师在这一点上不注意,课堂上出现了:谁想回答谁就发言,或老师经常性地让集体回答,这都是坏习惯。很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现象,不利于监控和督促学生学习和控制课堂气氛。因此,必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5、合作学习的习惯

严明课堂学习小组,在研讨问题时,原则上不准前后左右胡乱找人讨论。学习小组一般以同位两人为最好,也有以四个人为小组,便于形成学习默契,互相帮助。小组之间要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明白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