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媛十一月份的教学反思
观察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1、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要求学生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去摆一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种摆法,并且都想上来演示,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让来演示,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向你的同桌说说,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通过用语言来表达和同桌的交流中发现只要有顺序地摆一摆,就能摆得又对又快。
2、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丰富的学习经验,但这种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相同,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根据图中物体直接进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也有的只能进行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执己见,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说法吗?学生有的说可以去画一画,也有的说去摆一摆,还有的说先去画一画,再去摆一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等一下,也许就是精彩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课堂才是精彩的,在教学想想做做的第三题的第1小题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有8种摆法后,准备进行下一题教学时,章程举手了,我当时就想:真的还有其它想法吗?时间不多了,是让他说呢?才是接着讲呢?在短暂的思考后,还是让他起来说,其实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先摆四个小正方体摆成楼梯形,然后再在前面或后面添一个小正方体就行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往上课及听课的经历中,发现很多老师不明白这一单元该如何去教,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问题上,没能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本质区别。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本人在所带两个班级的教学中,第一次教学按照书中例题原样呈现,发现因为信息量少,看图即能一目了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产生不了列表整理信息的需求,反而是在学生已经得出答案后再让学生去整理信息,教学变得没有实效,不但没让学生形成策略,感觉策略的价值,反而让学生感觉到似乎“多此一举”,于是在所带的第二个班级中调整了方式,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件学生熟悉的事(整理分数)逼出学生的“策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策略,再通过一道改编的例题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列表整理信息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学生体验列表整理信息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