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推敲》教学反思


作者:zyf郑云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4年11月14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教学研讨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是:一、(      );二、(        )。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好的第二个理由是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tuī)的韵母是“ui”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