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精神为纲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点,依托市教研室、区核心组和学校教研组,围绕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展开真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推动学科教研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大对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分层式培训。以修订版课标为重点,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保证日常教学的基本质量。
2. 以理论讲座、教材分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培训,总结课改经验,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关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小学品德”学科网的优质资源,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课堂”网络教研互动。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行动力
1.加强教研组建设。健全校级品生(社)教研组,建议学校将任课教师相对集中与稳定,并能在每个年级确定一至两位青年教师作为学科骨干。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围绕主题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活动。
2.加强区校级研讨活动。校级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校级研讨,区结合市级活动不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积极组织申报市级专题研讨活动。
3.积极参加区域内联校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探索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追求、实施途径,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重视课题研究的开展
1.加强学科教育科研,围绕有价值的主题,营造民主、分享的教研氛围,努力把教研活动建设成教学问题研究的促进会、教学思想碰撞的交流地,教育实验成果分享的展示台。
2.以论文和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教育科研成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相关学科论文评选活动。
3.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强调研究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危机”转化为研究的契机和动力。
(四)加强课程资源的积累
1.积累典型案例。通过开设各级各类研究课,积累典型案例,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并优化区级、校级品德学科资源库。
2.加强课程整合。将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公民教育专项活动相整合,培养合格小公民。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 教研组长计划交流
三月
1. 成立品德学科核心小组
2. 主题教研展示活动
四月
1. 主题教研展示活动
2. 组织参加市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
1. 主题教研展示活动
2. 品德学科论文评比
六月
1. 资源库建设
2. 教研组长工作总结,梳理过程性资料